维多利亚女王厌恶生育,亲王说服她连生9胎,血友病传遍欧洲王室

发布日期:2025-05-22 10:30    点击次数:112

欧洲那些王室的血脉相连真是错综复杂,要说谁在位时间最长,那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肯定算一个,她和她的老公啊,都是那位“欧洲老祖宗”的后人。

由于这桩婚事,伊丽莎白二世的老公菲利普亲王决定不再争取希腊国王的位置了。

大家都叫维多利亚女王“欧洲老祖宗”,她其实不太喜欢生孩子,但还是一连生了九个。结果,血友病就这么在欧洲的王室家族里传开了。

【日不落帝国的女王】

比起咱们国家几千年历史中才出现一位女皇帝的情况,英国那边女王继承王位的事儿倒是挺常见的。

一般来说,英国选国王有个老规矩。就是先让现在国王的大儿子来当,然后才是其他的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

要是国王没有儿子,只有闺女,那女王就会出现啦。

英国国王的位置不会空着,老国王一死或者退位,早就定好的下一位国王就马上继位。

因为在英国,王位是代代相传的,而且以前都是儿子优先于女儿继承,所以在16世纪之前,英国一直没有女王。这就导致了英国历史上大多数国王都是男的,而女王只是极少数。

到现在为止,英国一共就只有7位女王,她们是:简·格雷、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玛丽二世、安妮女王、维多利亚女王,还有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这两位女王,在英国历史上特别有名,大家都说她们很了不起。她们为英国的繁荣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维多利亚是英王乔治三世在位60年期间的宝贝孙女,她老爹是乔治三世的四儿子,也就是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爱德华王子。

她在1819年5月24日于伦敦的肯辛顿宫出生,还没满一岁,仅仅8个月大的时候,平时身体很好的爸爸就突然因为肺炎离世了,给她们母子留下的只有一大堆债务。

还好有维多利亚的舅舅,比利时王子的利奥波德大方帮忙,让她们母女俩渡过了难关。

1837年6月20日,71岁的威廉四世离开了人世。而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维多利亚刚好庆祝了自己的18岁生日。

于是,这位刚满18岁的少女,摇身一变,成了英国的国王之女。

维多利亚在日记里这样记录:早上六点,妈妈叫醒了我,说坎特伯雷大主教和肯林根勋爵要见我。我赶紧穿着晨衣跑到客厅见他们。肯林根勋爵跟我说,我可怜的伯父国王在凌晨2点12分走了,这样一来,我就当上了女王。

一年之后,维多利亚女王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

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维多利亚戴上了乔治四世的皇冠,穿上了大红色的礼服,在大家的注视下郑重地许下了承诺。接着,坎特伯雷大主教往她头上抹了点神圣的油,还给了她代表王权的东西。

这个超过5个小时的加冕典礼在大家的致敬和喝彩中落下帷幕,年轻的女王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

维多利亚虽然是位女士,但她心里却有着管理国家的远大抱负。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领导下,大英帝国成了欧洲第二个被称为“永远照耀”的国家,这个称号之前只属于西班牙。

那时候,英国在全球好多地方都有殖民地。

有人讲,当太阳在英国的一个殖民地落山时,它的光芒还照在另一个殖民地上。

英国从这些地方赚到了好多资源和钱财。

但是,因为尊敬舅舅再加上考虑到国家的利益,维多利亚最后还是同意和阿尔伯特见个面。到了1836年,他们俩在英国碰了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小伙子

不过,维多利亚身为国王,她的婚事肯定是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点,可她却曾经特别反感谈婚论嫁。

她心里明白自己要尽的责任和任务,晓得结婚这事儿早晚得来,可又不甘心日子就这么变了样,老想着能拖一年是一年。

维多利亚女王和来访的俄国皇储亚历山大二世曾彼此心生好感,但亚历山大二世特别反感英国的大肆扩张,因此,维多利亚和他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女王的舅舅利奥波德一世心里一直打着小算盘,想让维多利亚嫁给她的表弟,也就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阿尔伯特王子,好给他的国家捞点好处,这事儿在当时可是人尽皆知。

不过,因为维多利亚不太瞧得上母系那边的亲戚,所以这桩婚事她自然也就不太感兴趣。

但是,因为尊敬舅舅并且考虑到国家的利益,维多利亚最后还是同意和阿尔伯特见上一面。

和维多利亚女王起初不太乐意的联姻比起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婚姻看上去要美满许多。

大家记得,那时候伊丽莎白二世还是公主,当她要和菲利普·蒙巴顿中尉结婚的消息传开,到处都响起了高兴的叫喊声。

这看起来就像是命中注定的一对。

就连总是变来变去的不列颠媒体也都说,这段婚姻是“当事人自己真心想选的,不是别人给安排的。”

到了1836年,维多利亚女王终于在英国和阿尔伯特见上了面。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俩认识并了解对方后,都觉得对方挺不错的。

1840年2月10日,维多利亚穿着洁白的婚纱,和阿尔伯特在伦敦圣詹姆斯宫的皇家教堂举办了婚礼。

但是,结婚没多久,因为两人性格太不一样,所以就老是吵架。

在阿尔伯特看来,曾经那个纯真的维多利亚,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骄傲自大、不懂谦逊的老婆。

并且她很爱交朋友,对舞会情有独钟,常常跳舞跳到天亮。

阿尔伯特喜欢早睡早起,宫廷生活的快节奏让他受不了。

在英国,阿尔伯特觉得自己没啥地位,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新婚的小两口,天天有吵有和,在这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把两人的感情展现得明明白白。

说白了,维多利亚女王其实不太喜欢小孩子。

生完孩子后,她曾经说过:“在他们变成大人之前,都长得不怎么好看。”

维多利亚女王不太喜欢孩子,可能跟她小时候和妈妈感情不深有关。因此,当她第一次当妈妈时,心情很低落,甚至有些厌烦。

她觉得当妈妈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无尽的挑战,跟那些只知生养的动物没啥两样,感觉前路茫茫。

从怀上宝宝一直到孩子出生、喂奶那段时间,她都感到十分头疼。她不愿意亲自喂奶,孩子也很少被她抱在怀里。

尽管这样,这对感情深厚的夫妻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接下来的17年里还是相继迎来了八个新生命。

还好阿尔伯特是个称职的爸爸,他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总找时间陪孩子,还说要打造一个“温馨和睦的新皇室风貌”,这让维多利亚和孩子们之间那有点疏远的关系慢慢变好了些。

因此,尽管她起初并不太喜欢孩子,但在老公阿尔伯特的体贴和劝慰下,他们俩还是有了九个宝贝孩子。

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女们后来都嫁给了欧洲的各个王室成员,因此她被人们称为“欧洲的祖母”,许多王室的血脉里,都流淌着与维多利亚女王相同的血液。

可这却让整个欧洲皇室遭了大殃,因为从维多利亚女王这一支传下来的血友病,在欧洲皇室里传开了。

【“欧洲祖母”导致血友病蔓延】

以前欧洲的王室有个习惯,为了让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更好,或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们喜欢让王室成员之间结婚联姻。

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的公主们都嫁给了欧洲的好几个国家,让英国和这些国家都成了亲戚,所以维多利亚女王被叫做“欧洲的祖母”。

尽管维多利亚女王的爸妈没有血友病,她却成了英国皇室里头一个带有血友病基因的人。

这个病症有个挺固定的规律,就是女性会成为带病传播者,但只有她们生的男孩子会真正受到病症的困扰。

就算爸爸有血友病,他也不会直接把这个病传给儿子。

不一样的是,他的女儿会带上这种基因,然后传给她们的儿子。

只有当一个女孩子的妈妈带有血友病基因,而爸爸真的患有血友病时,这个女孩子才有可能得上血友病。

因此,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女中,有三个王子患上了血友病,而她的女儿们则都带有血友病的遗传因子。

维多利亚的长女维希公主在1858年嫁给了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三世,第二年他们就迎来了小王子威廉,而这位小王子后来成为了德国皇帝,也就是威廉二世。

1862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二闺女爱丽斯公主,嫁给了德国黑森家的路易王子,他们一共有七个孩子。在这七个孩子里头,有两个闺女奥古斯塔和亚历山德拉带有血友病的基因,而儿子鲁伯特更是患上了血友病。

1881年,威廉二世娶了他的表妹奥古斯塔,他们一共有七个孩子,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不过,遗憾的是,其中有两个儿子得了血友病,这让普鲁士家族深受血友病的困扰。

维多利亚的小闺女比阿特丽斯公主,嫁给了巴腾堡王子,他是黑森家族的一个旁支。这样一来,血友病的基因就传到了黑森家族的另一个分支里。比阿特丽斯公主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都得了血友病。唯一的女儿维多利亚·欧享妮亚,她也带有血友病的基因,后来这个基因又被她带到了西班牙的波旁王室。

维多利亚的孙女,名叫维多利亚·欧亨妮亚,她在1905年嫁给了西班牙的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他们一共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维多利亚女王外孙的女儿生的老大和老四,都是得了血友病的孩子。

1931年,西班牙爆发了一场让老百姓站起来的革命,结果把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吓得赶紧逃跑。

大儿子阿方索遭遇车祸受了伤,因为得了血友病,血一直止不住,结果在31岁那年就去世了;而小儿子贡萨洛呢,他的血友病不怎么严重,人还特别聪明,所以全家人都特别疼爱他。

可厄运终究还是来了,一场不算大的车祸,因为内出血,让四王子在20岁的青春年华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维多利亚女王的那些有血友病的后代,都没能活到很大的岁数,早早离开了人世。

阿列克谢、利奥波德、鲁伯特、阿方索这些人,都得了血友病,在生活中身体和心理都饱受折磨,最后还是没能逃过病魔,丢掉了性命。

这个奇怪的现象好几个世纪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特别是那些实行割礼的犹太人。

早在1803年,费城有位名叫约翰·C.奥托的医生就记录过这样一件事:“有些家族里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病,就是会一直流血停不下来。奇怪的是,只有男的会得这病。虽然女的不会得,但她们能把这病传给自己的儿子。”

问题在于病人血液里负责凝血的重要部分——血清里,少了一种关键的蛋白质。

一般人血液凝固大概要5到15分钟,但血友病患者凝血时间特别长,最短也得半小时,经常是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

所以,血友病患者时刻面临巨大风险,哪怕是普通人眼里不起眼的小伤口,都可能让他们陷入生命危险。

皮肤下面的小血管破了,会让那块地方变得又青又紫,还特别疼,因为血液都渗到周围的肉里面了。

因为这种内出血只能靠外科医生清理伤口来处理,所以特别凶险。

1901年,8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离开了人世。

他的大儿子威尔士亲王接过了王位,成了爱德华七世国王。

爱德华七世没有患上血友病。2022年9月8日,在英国去世的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她是爱德华七世的后代。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虽然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爱丽斯公主的大女儿)的后代,但因为爱丽斯公主的大女儿并没有携带那个基因。

因此,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没有血友病的遗传,现在的英国王室也已经摆脱了血友病的困扰。

英国王室算是挺走运的,不过维多利亚女王却对伊丽莎白二世的曾祖父爱德华七世没啥好感。

维多利亚对这个大儿子爱德华七世有点反感,因为她觉得丈夫的去世跟他脱不了干系。

那时候,阿尔伯特听到了风声,说他的大儿子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七世跟爱尔兰的一个女演员住在了一起。这让阿尔伯特大吃一惊,于是他连忙赶到儿子住的地方,想跟他当面聊聊这事儿。

回来后没多久,阿尔伯特就患上了伤寒,再加上他一直都很劳累,结果没救回来,去世时只有42岁。这对维多利亚来说真是个天大的打击,她伤心得不行,觉得这都是威尔士亲王胡闹害的。这样一来,她和九个孩子之间本就不和睦的关系,似乎变得更加紧张了。

看起来又要走上老路了,阿尔伯特走了之后,维多利亚把伤心和失落都发泄到了孩子们身上,盼着他们能按她安排的路去走,所有的事都得由她来把关。

这时候的她,不光是个要求严格的老妈,还是个说一不二的女强人。

【英国王室的精神延续】

维多利亚深受阿尔伯特去世的打击,但他们的后代接过了阿尔伯特的志向,让王室变得平易近人,深受百姓的爱戴。

英国皇室现在没啥实际权力了,但在英国老百姓心里,他们还是精神上的代表,这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女王跟上时代步伐,尝试着通过微博和大家互动,2014年的时候,英国王室官方微博上出现了一条由伊丽莎白二世亲自发布的信息。

这位女王六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着对上帝的誓言,守护着君主立宪的荣耀和规矩。她时刻牢记王室的身份,即便面对困难也从不退缩,始终将王室的形象放在首位。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想法,始终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好女王。

她老是通过衣服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到什么场合就得穿什么衣服,亮眼的颜色让她在户外很打眼,室内活动时则喜欢穿柔和点的颜色。

你压根儿没法瞧见女王裙摆飘动的场景,女王的服饰只会在大众面前亮相一回。她讲道:“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这样保持不变,让人觉得踏实,这也体现了她的稳重可靠。”

专家觉得:“英国能从大英帝国变成英联邦,女王的作用可大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变了60年。女王成功地从管理一个剥削非西方国家的帝国头头,变成了推动不同种族、文化团结的联邦老大,这对打破非洲只能由白人统治的老规矩特别关键。”

伊丽莎白二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为自己的祖国付出了很多。

她曾这样说过:“我会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地为这个历史悠久的岛国以及它的每一位公民付出。”

这事儿,维多利亚女王也提及过。她当上女王后,在日记里写到:“上帝让我坐上了这个位子,那我就得好好为我的国家尽责任。我现在还年轻,好多事儿都不懂,但有一点我很确定,那就是很少有人能像我这样,一心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做点好事。”

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的付出,英国迎来了一阵对王室的热爱风潮。

最新的一份英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0%的英国人都非常尊敬女王,这个比例达到了女王1952年即位以来的最高水平。

大家平时总爱经过白金汉宫瞅瞅国旗升了没,女王在不在家,王室的各种派对和小道消息也成了生活里的常客。它不光是个君主立宪的象征,更像是一种给人鼓舞的精神力量。

维多利亚女王让英国变得非常强大,而伊丽莎白女王呢,她靠着亲切和善的态度,让英国的老百姓对王室、对国家都充满了信任。

2022年9月8日,英国那位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伊丽莎白离世了。她可是在世界舞台上亮相了半个多世纪的君主啊,大家对她的离去会感到非常怀念。

【参考资料】

聊聊维多利亚女王的那些事儿